
1.案例1:证件照换底色(抠图+填充+保存技巧)
证件照换底色是PS新手的入门必修课,掌握这套流程可轻松应对简历、护照、驾驶证等不同场景需求。启动PS后打开证件照,首先按Ctrl+J复制背景层(确保背景层已解锁,双击锁图标输入名称确认),在新图层上操作避免破坏原图。选择快速选择工具(W),在属性栏将画笔大小调至50-80px(根据人物轮廓调整),勾选"自动增强"选项提升边缘识别精度。从人物头发边缘开始涂抹,按住Shift键添加选区,Alt键减去误选区域,对于衣领、耳朵等细节处,可缩小画笔至10-20px精细涂抹,确保选区完整包裹人物轮廓。
生成初步选区后,按下Shift+F6调出羽化选区对话框,设置羽化半径0.5px(数值过大会导致边缘模糊,过小则出现白边),点击确定软化边缘。按Ctrl+Shift+I反选选区(此时选中背景),直接按Delete键删除背景,画布出现棋盘格透明底色,表明抠图成功。若边缘残留原底色,可通过"选择并遮住"功能优化:在属性栏点击"选择并遮住",进入边缘调整界面,将"视图"设为"叠加","边缘检测"半径设为1-2px,用"调整边缘画笔工具"沿头发边缘涂抹,AI会自动识别发丝细节;"输出设置"勾选"净化颜色",数量设为50-70%,消除边缘残留色块,最后选择"输出到选区",点击确定完成优化。
填充新底色前,确保选区仍处于反选状态(选中透明区域),新建图层(Ctrl+Shift+N)并命名为"底色",将该图层拖至人物图层下方。打开拾色器(I),根据需求选择标准证件照底色:白色#FFFFFF(简历常用)、蓝色#4A90E2(护照标准)或红色#FF5858(部分政务场景),确认后按Alt+Delete填充前景色。填充后若人物边缘与底色过渡生硬,可降低底色图层不透明度至90%,用硬度10%的黑色画笔在底色图层蒙版上轻擦边缘,模拟自然阴影过渡。
保存时需区分场景需求:用于打印或在线提交时,通过Ctrl+Shift+S保存为JPG格式,品质设为10;如需后续再次修改底色,需保存PSD格式(Ctrl+S),保留图层和选区信息。最终检查要点:放大至100%查看头发边缘是否有杂色,衣领处是否残留原底色,底色是否均匀无渐变。这套流程从抠图到输出全程可控,熟练后3分钟即可完成一张专业证件照的底色更换,比在线换底工具更精准,且无水印困扰。
2.案例2:人像磨皮美白基础教程(污点修复+曲线调色)
· 前期准备阶段
打开人像照片后,按Ctrl+J复制背景层两次(生成"图层1"和"图层1副本"),将顶层命名为"磨皮层",中间层命名为"调色层"。在"磨皮层"上操作避免破坏原始像素,保留中间层用于后续调色。放大图像至100%(Ctrl++),按空格键切换抓手工具移动画面,确保面部区域清晰可见,建议将显示比例控制在100%-200%之间,避免过度放大导致判断失真。
· 瑕疵修复阶段
选择"磨皮层",使用污点修复画笔工具(J),在属性栏设置画笔大小为瑕疵直径的1.2倍(如痘痘直径5px则设6px),硬度50%,模式"正常"。采用点按而非拖动的方式处理面部瑕疵:先修复明显痘痘(点击一次即可覆盖),再处理雀斑、黑痣等小瑕疵,最后用硬度30%的画笔轻扫鼻翼两侧毛孔。注意:眼角、唇周等皮肤纹理丰富区域,需减小画笔大小至3-5px,避免模糊睫毛、唇线等细节;修复后切换至"实际像素"视图(Ctrl+1),检查是否有过度涂抹导致的模糊区域。
· 磨皮处理阶段
保留"磨皮层"选中状态,执行"滤镜-模糊-表面模糊",半径设为3-5px(皮肤细腻者用3px,粗糙者用5px),阈值设为10-15色阶(数值越高保留细节越多),预览时确保皮肤瑕疵消失但五官轮廓清晰。点击确定后添加图层蒙版(图层面板底部图标),按D恢复默认前景色(黑)背景色(白),选择硬度0%的画笔工具(B),不透明度50-70%,在蒙版上涂抹眼睛、眉毛、嘴唇、发丝等需要保留细节的区域,使磨皮效果仅作用于皮肤区域。
· 美白调色阶段
选中"调色层",执行"图像-调整-曲线"(Ctrl+M),在曲线面板点击添加锚点:将中间调(输入128)向上拖动5-8格提亮肤色,同时在暗部(输入64)向上轻提2-3格保留阴影细节,避免"死黑";按住Ctrl键点击曲线面板中的"设置白场"吸管,在人物眼球白色区域取样,自动校正色偏。新建色相/饱和度调整图层(图层面板底部半黑半白图标),选择"红色"通道,饱和度+5-10,明度+3-5,优化唇色;选择"黄色"通道,饱和度-5-8,明度+8-12,进一步提亮皮肤。
· 细节优化阶段
创建合并可见图层(Ctrl+Shift+Alt+E),执行"滤镜-锐化-USM锐化",数量80-100%,半径0.5-0.8px,阈值2色阶,增强皮肤纹理和睫毛清晰度。用黑色画笔在锐化图层蒙版上降低眼睛和嘴唇区域的锐化强度,避免噪点产生。最终效果检查:对比原图,皮肤应达到"光滑但保留质感"的状态,美白程度以接近自然肤色为宜(通常比原图提亮10-15%),避免过度处理导致"塑料感"。
这套人像磨皮美白流程,是商业人像修图的基础方案,也是 Adobe 国际认证(PS 科目)中 精修任务的核心逻辑 —— 认证会检验你对瑕疵修复、磨皮、调色的组合应用能力,通过认证即证明你具备基础商业人像处理水平。
3.案例3:社交媒体图片排版(文字添加+形状装饰+图层管理)
社交媒体图片排版的核心是在有限空间内高效传递信息,同时保持视觉吸引力。以Instagram帖子(尺寸1080×1080px)为例,新建文件后首先规划版面布局:采用"三分法构图",将画布横向三等分,主视觉区占2/3空间,文字信息区占1/3,通过留白制造呼吸感。背景建议使用低饱和度纯色(如#F5F5F5浅灰、#FFFAF0米白)或模糊后的风景图,避免复杂背景干扰主体——用手机拍摄的咖啡杯照片,可通过"滤镜-模糊-高斯模糊"(半径15px)制作柔和背景,为文字内容提供干净载体。
文字层级构建需遵循"金字塔原则":主标题突出核心信息,用大号粗体字;副标题补充说明,字号减半;辅助文字(如账号标签)最小,保持信息层级清晰。创建主标题时,选择横排文字工具(T),输入"周末咖啡时光",在字符面板设置:思源黑体Bold、60pt、字间距50、颜色#333333;按住Ctrl键拖动文字框至画布上1/3处居中对齐(辅助线可通过Ctrl+R调出标尺拖拽添加)。副标题"探索城市隐藏咖啡馆"设为30pt常规体、字间距20,放在主标题下方15px处,颜色#666666;底部添加"@citycafe"标签,14pt、颜色#999999,右对齐放置。三组文字通过字号、字重、颜色的差异化,形成清晰的视觉引导路径。
形状装饰能快速提升设计感,且操作简单易上手。选择圆角矩形工具(U),在属性栏设置半径15px、填充#E8F4F8、描边无,绘制300×100px矩形作为副标题背景,置于副标题文字下方;用椭圆工具(U)按住Shift键画正圆(直径12px),填充#FF7A45橙色,复制多个后沿主标题文字底部等距排列,形成装饰性分隔符;右侧添加垂直线条:矩形工具绘制2×80px长条,填充渐变(#FF7A45至#FFB48F),旋转15°后放在主视觉区边缘,增加动感。这些形状元素需统一风格——圆角矩形配圆润线条,橙色点缀呼应咖啡主题,避免风格混杂导致视觉混乱。
图层管理是复杂排版的"隐形骨架",建议创建图层组分类管理:新建"背景组"存放背景图层和模糊效果;"文字组"包含所有文字图层(按层级命名如"主标题""副标题");"装饰组"放置形状元素和装饰图形。按住Ctrl键点击多个图层,按Ctrl+G创建组(Ctrl+Shift+G取消编组),组前的三角形可折叠/展开,让图层面板保持整洁。关键操作节点建议保存快照:在历史记录面板点击"创建新快照",命名"排版完成",后续修改不满意时可随时恢复。最终检查时,通过"视图-校样设置-工作中的CMYK"预览打印效果,确保颜色偏差在可接受范围;按Ctrl+0缩小至满屏视图,观察整体平衡感,微调元素位置使画面重心稳定。这套排版流程兼顾美观与效率,15分钟即可完成一张符合社交媒体传播特性的图片设计 —— 而这种商业排版能力,也是 Adobe 国际认证(PS 科目)考核的重要方向,认证会通过各项任务,检验你对文字、形状、图层管理的组合应用能力。



